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174章 睚眦必报

第174章 睚眦必报(2/3)

目录

跟着朱高煦走进马舍的亦失哈也趁机介绍道:“殿下,如今军中挑出了三千七百三十六匹三岁以上军马放入了马场,此外还有其它五百七十二匹军马驹,二百匹种马和四千匹母马也在马场内。”

“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算,这处马场只要维持当下的数量,那每年都能产下三千匹马,起码能选出不少于五百匹军马驹。”

“好!”听到亦失哈的介绍,朱高煦很是高兴。

他拍了拍胯下的赤驩,回头询问道:“赤驩的儿子也在吧?”

“回殿下,都在!”亦失哈笑着回应,朱高煦见状也骑着马走出马舍,带着亦失哈与张纯前往其余有马匹居住的马舍。

在这些马舍中,基本都按照规矩铺设了防止马匹打滑的草料,马槽之中也放着一定数量的豆料和草料、水等食物。

瞧着他们,朱高煦心中很是高兴,同时也对亦失哈询问道:

“按照你先前说的,这马舍岂不是再过一两年就满了?”

“殿下放心……”亦失哈接上话茬,解释道:“这南湾有通往北湾的道路,开春之后衙门就会在北湾的东南边也修建一处牧场,届时就可以将母马与中湾的牛羊迁往北湾牧场了。”

“北湾那边宽大,虽然多草丛与沼泽,但开辟起来也很快。”

亦失哈口中的北湾、中湾和南湾,分别指的是吉林被松花江冲出的三个河湾,其中吉林城所处的中湾适合耕种,最为平整。

北湾面积最大,但沼泽与灌木丛占比最大,想要开垦得花费很大力气。

南湾面积最小,但水草丰茂,很适合用来建设马场。

正因吉林三湾有着这样那样的优点,它才会在历史上被老朱和朱棣选为经略关外的要地。

不过饶是他们两人在历史上经营了吉林湾五十多年,可取得的成果却也不如朱高煦经营的这两年。

骑马在积雪的草场上行走,朱高煦眺望着关外之地的白山黑水,以及松花江对岸那屹立不倒的吉林城。

这里,将是他朱高煦取得成就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大明实控东北的第一步。

“走吧,可以回城里了。”

看完了马场,自觉满意的朱高煦开始带着亦失哈他们向着渡口走去。

正月的松花江还积着三尺厚的冰层,众人下马,小心翼翼的往西岸的中湾走去。

约两刻钟的时辰,他们一行人返回了西岸的中湾,并在不久后返回了吉林城内。

一整个冬季过去,吉林城内兴修起了不少建筑。

虽说冬季的吉林难以动工,可城中六万余人也不可能整日什么都不干。

挽马队来拉运三场的铁料、煤炭和石灰石,健妇们在研磨制作水泥,编织甲片。

至于工匠们,他们也在锻铁刨木,还有的搭起架子,以便开春之后能立马动工。

正因如此,进入吉林城后,许多木架子随处可见,街道上也行走着许多清理道路积雪,点燃篝火的人。

朱高煦他们回到了王府,而王府的前院已经不是废墟,整片场地都被清理干净,占地二十六亩的前院搭满了木架子,备好了石料和河沙、水泥灰、砖块等材料。

一个冬季过去,吉林城多出了许多工场,同时也生出了许多手工业。

诸如砖窑、瓷窑、陶窑、染坊、磨坊、油坊、机坊、纸坊、酱坊、弹棉花坊、糖坊、木作、铜作、漆作、铁作等大小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头。

曾经的这些行业只有朱高煦带来的那些工匠,可伴随着数万女真人的归化,这些工匠开始招收学徒,为此朱高煦又单独开办了一个鲁班院,专门教导城内的女真孩童们学习汉话,学习手艺。

如今,城内近一万七千孩童里,有九千六百名七岁以上孩童,而他们尽数入了书院和鲁班院。

他们学习官话,书写汉字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许多孩童都可以用官话来进行基础的沟通,连带着他们的父母也在日常中学会了几句日常的官话。

不仅是他们在学习,朱高煦本人也在学习。

他从俘虏的蒙古俘虏那里学习了蒙古话,又与亦失哈学了海西、东海女真话。

凭借那高超的记忆力,他只要能腾出时间,基本上都能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一门语言。

前年的冬季他没有时间,因为要编撰一些教材,而这些教材已经大多编撰好了,所以他也有了足够的时间。

因此在去年的冬季,他便学习掌握了海西与兀良哈等地的语言,眼下他则是在学习东海女真人的语言。

他的学习速度之快,让亦失哈和张纯都瞠目结舌。

在张纯还在学习日常用语的时候,朱高煦已经能熟练和海西女真人对话了。

正如眼下,王府工地上许多不懂官话的海西女真人在和朱高煦打招呼时,朱高煦也能用极为地道的海西女真语回答。

这样的对话,极大加强了海西女真人对吉林城的归属感。

“殿下您这学习的速度也太快了……”

走进王府的存心殿,由于没有议事的地方,郭琰将这地方让给了朱高煦他们,自己则是带着两名婢女住进了耳房。

这样的情况已经维持了一个冬季,所以张纯他们也熟练的在朱高煦坐下后,先后入座。

瞧着他们二人坐下,朱高煦也轻笑回答道:“我时间不够,若是不能在冬季学好,等待开春就没时间学了。”

说到这里,朱高煦也看向亦失哈,询问其道:“府库之中的粮食还够吃吗?”

“够!”亦失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府库之中的粮食,还够吃到五月,届时只要我们派出足够多的挽马,辽东都司那边的粮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回吉林城。”

“之后要做的,就是维持挽马驼运的路子,等着驼运杨善人的粮食就足够了。”

运粮是吉林城的一件难事,但好在眼下的吉林城的挽马足够多。

在接纳了许多女真中小部落后,吉林城的挽马已经在入冬前突破了一万匹。

一万匹挽马,若是走驿道,用马车可以每个月运回八九万石粮食。

辽东都司在三万卫准备的王府岁俸和卫所军饷,也就是挽马车队走三个月的事情罢了。

真正有难度的,还是朱高煦让杨彬准备买粮的那二十五万贯钱。

以之前杨彬所说的粮价来看,二十五万贯钱,起码能买到七十五万石粮食。

杨彬要花费两年的时间来一边散货,一边购粮,所以每个月运来辽东的粮食也不会太多,基本也就是三五万石之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夫君,我带球跑回来了 拜入师门后,师尊只想摆烂 炮灰她有盛世美颜[快穿] 爆!80小甜媳一胎五只小老虎 罪臣之女充军后一统天下(基建)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足球]大聪明 尸香美人 今天的镇守府依旧和平 顾总别虐了,苏小姐要去领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