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87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第387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2/3)

目录

若是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这个遵义知府的位置,徐硕恐怕也干不长远。

“按照考核,我们还有两年半的时间。”

徐硕看着王章开口道:“我知道你压力很大,不过这边你不用担心,我特意询问过吏部。”

“关于桐梓县,你的功绩考核与各县不一样,桐梓县的人口和耕地与根脚和各县相差甚远,因此你要做的便是实事求是,只要能在剩下两年半里让桐梓县百姓自给自足,那你的功绩就足够评个甲等。”

六部经过朱高煦改革,对于各县考功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结果的评分等级是一样的,那便是按照甲乙丙丁四等进行划分。

甲等表示极为优秀,可以视情况拔擢一到两级,乙等表示合格,可以留级或累功乙等三次考核来拔擢一级。

“丙等表示欠缺,留职留级观察,丁等则是降职一级,以儆效尤。”

可以说,朱高煦制定的就是简单的升迁评价,不同的是考功司只负责考功,而地区考功官员若是考功出现问题,哪怕只有一个官员出现问题,他也会遭到降职一级的处罚。

至于官员的问题,则是有各省的巡察御史负责记录和监督,一旦有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那巡察御史就会上奏天听,由宫廷视程度来派遣大理寺、刑部、刑科、锦衣卫与西厂来处理。

朱高煦倒是没有单独再设立新的监察衙门,毕竟老朱留下的衙门已经足够用了,基本涵盖了各个方面。

他要做的,就是加强或集中这些衙门该做的事情与权力便可。

至于洪武年间逐渐改为十年一考的“京察”制度,也被朱高煦常态化制定为“一年一检查,三年一考功”的方式。

简单来说,每年都会有巡察御史与户部考功司官员前来巡视,三年都合格才能被评价功绩。

这三年间,即便前两年都是甲等,但最后一年只有乙等,那也无法达到甲等的标准,只能按照乙等来算。

可以说,洪武年间的京察制度顶多就是大明官员头顶上的利剑,但永乐年间的京察制度就是放在官员们脖子上的斧头。

利剑割喉,斧头断头,这便是百官们的评价。

正德年间想把京察改为三年一考察,结果遭到了百官们的强烈反对,最后无法执行下去,而今朱高煦每年一查,可以说让那些本就手脚不干净的官员是胆战心惊,辗转难眠。

正如徐硕他们的讨论一样,别说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就连他们这种比较清廉的官员,都在担心自己的功绩不达标而被留职或更换。

这样的效果,正是朱高煦想要的,因为洪武年间那套二十几年才更换几万官员的效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日益庞大的新政官员体系,正如眼下……

“报考下一次科举的新政学子数量有这么多?”

距离桐梓县千里之外的南京城春和殿内,饶是朱高煦,也不由得被手中奏疏所汇报的数字感到震惊。

【二十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

瞧着这串数字,朱高煦先是震惊,而后便是询问:“今年毕业的学子数量有多少?”

“大约三十三万。”亦失哈凑上前来回答,并继续道:“由于年初只选了十万胥吏的事情开始发酵,许多学子都对日后走胥吏路线感到了怀疑,故而开始转向科举。”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颔首,就业环境越差,吃朝廷这碗饭的人就越多,朱高煦很清楚这个道理。

当然,参加科举之人更多想的还是想着一步登天,毕竟当上举人就能担任官员,免去了先当胥吏再学习备考的几年“弯路”。

“他们会撞得满头包的。”

对于这些人,朱高煦给出了这个评价,因为科举难度可比官学毕业考拿到乙等的难度大了太多,仅次于拿到甲等。

“年龄太低了,这群人。”

朱高煦感叹一声,随后想到了自己筹备多年的中学。

“太学的中学教习数量,毕业多少了?”

他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给出回答道:“从永乐二年到如今,如果算上年末毕业的那批,大概有三千四百余人。”

“如果要将他们调往关外筹备中学,那大概可以建设十五所中学,招收近四万学生。”

“明年毕业的有多少?”朱高煦继续询问,亦失哈也给出回答:“二千六百多人。”

即便是太学,历年毕业人数也是呈阶梯式增长的,尤其是明年毕业的学子对应的是永乐五年的那十几万学子。

即便是百里挑一,也有近两千六百多人考进太学,并如期毕业。

眼下的太学,合计有两万多名学子,并且每年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大宁、辽东、渤海、山东,这些地方有多少个府?”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闻言道:“山东六个,辽东六个,渤海五个,大宁暂时规划的是两个,合计十九个。”

“那就做出调整,把这三千四百多毕业的学子在毕业后派往这几个地方,根据当地学子数量做出调整,并提前让人建设中学,当各省布政使司、都司做出宣传。”

“中学教习的待遇是每年年俸三十贯,禄米十石,中学学子需要交书本费和学杂费,学校管午饭。”

“从当下开始宣传,明年元宵过后招生,三月初一开学。”

将一切说完,朱高煦又补充道:“对了,中学不强制就读,全看个人意向。”

对于中学,朱高煦可不敢搞强制就读,那样每年就读学子起码几十万人,以大明的中学基础情况来看,根本就吃不消。

“奴婢明白了,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中学归县教谕管理,还是……”

亦失哈小心翼翼的询问,朱高煦听后也思考了一下。

明代在各地方设置了专门管理教育的官员,其中“府”级的主管官员被称为“教授”,“州”级的称为“学正”,“县”级的称为“教谕”。

“中学归县教谕管理,另外在礼部设教谕司,归左侍郎管理,左侍郎下设员外郎四名,主事八名。”

“布政司教育归教授管理,州府学子归学正管理,县中学与官学归教谕管理。”

“教谕既然已经拔擢为正九品,那学正便拔擢为正八品,教授正七品。”

“此外,山东等地中学设立后看效果决定是否增设中学,另外发我的教令给蹇义,让他在四川修建中学,每所中学要足够容纳三千学子和三百教习。”

算算时间,明年就是四川第一批学子毕业的时间,也就是说等到永乐十年三月,四川学子便可以无缝就学中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叶千尘姬无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哥们别吹了,我真成不朽仙帝了! 宁尘苏千雪小说叫什么名字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叶千尘姬无双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执剑荡天下 执剑荡天下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 铁血镇北侯开局从纨绔公子开始 铁血镇北侯开局从纨绔公子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