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433章 四方云动

第433章 四方云动(2/2)

目录

“是!”李失等人应下,显然他们刚才也在讨论朱棣和朱高煦的问题。

不过他们十分乐观,都认为用不了多久,自家殿下就会登上大位,而他们也将渐渐取代老臣们。

“你带他们先去,我有事情要去找陛下。”

孟章看着王义和李失他们,笑着开口解释,王义也清楚点头道:“你要回渤海了吧,估计等殿下登大位,你就能调往京城了。”

“这次伱回去,可以多考察考察,看看有谁能代替你坐镇渤海。”

“好!”应下王义的话,孟章转身便离开了此条巷子,走到了鹤城的街道上。

鹤城,作为朱棣第一次北征覆灭兀良哈诸卫后,能水路直通肇州、吉林、安东等城的这里便被视作大宁在漠东的第一城池。

由于有恼温江水运存在,因此这里虽然仅修建九年,却已经十分繁华。

鹤城城墙周长五里,城中百姓有二万六千余人,城外有十二个集镇,七十多个村落,六万七千余人口。

鹤城城墙混凝土掺杂河石垒砌而建成,城内主干道四条,皆宽五丈,混凝土抹水泥而成,其余辅道八条,宽二丈,巷道三十六条,宽一丈,有干道、辅道商铺八百余处,民居七千余座,可见其繁华。

此刻街上,大多都是从辽东迁徙,亦或者被流放至此的百姓。

虽然被迁徙流放,但在这里安家落户后,倒也没他们想象的环境那么恶劣,也不过就是田亩产出比南边少了些罢了。

这里的亩产,比吉林、肇州等地更低,即便温室养出稻秧,可播种收获后,产量也不过实粮六斗半罢了。

因此在这里,想要养活一个人,起码得种五亩地才行。

好在粮产虽少,但每年渤海都会通过水运,运送大批粮食来到漠东,将漠东三卫粮价稳定的同时,高价从漠东三卫收买粮食,送往海喇儿卫。

这里的热闹,和大明关内北方的一些城池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因为水源充沛,开发不久,这里就连城内都留着一些树林,并改造成园林来供人游玩。

在这里,柴火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隔着一条恼温江,恼温江以西是草原,恼温江以东就是沼泽和树林。

有的人会顺着恼温江继续向北,然后在北方密集的林子里砍伐树木,将砍伐好的树木顺河运往鹤城进行贩卖。

在江南,一百斤河柴的价格是三十三文,但在这里只要十文。

每次北征,男人们都会去当民夫,因为北征民夫的工价是每日二十文。

当打仗结束返回,干道和辅道上的酒楼几乎座无虚席,不仅有民夫和辅兵,还有大量的明军掺杂其中。

正因如此,每次北征大军返回后,朱棣都会在沿途城池下达三天的禁酒令,以免兵卒醉酒喧闹。

骑马向城外走去,大街上充斥着身穿鸳鸯战袄的明军将士们,见到孟章那十余名骑队,兵卒们都会埋头狂奔,像极了在大街上看到老师的学生。

“你们也散了吧,自己去寻些好的吃食,我一个人出城就行。”

孟章瞧着满大街的兵卒,已经座无虚席的所有路摊、酒楼,从怀里丢出一小袋钱,便吩咐他们各自去吃东西去。

只是那接了钱的百户官却笑道:“公爷,这哪里还有位置啊?”

“我们先留个人等位置,剩下的送您回去再来,估计差不多刚能坐下吃饭。”

“随你们,别忘记禁酒令就行。”孟章抖动马缰,那百户官也留下一人去抢位置,随后带着十余人护送孟章走出了鹤城的南城长河门。

走出城门,热闹繁华景象立马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人走出的土路,以及远处延绵的军营。

在通往军营的路上,许许多多告假去城里吃饭的兵卒都只能硬着头作揖,等孟章他们离去后再小跑前往城内快活。

对于吃了几个月军粮干菜的他们,现在能吃上新鲜的食材,便是对他们最大的犒赏。

镇虏卫和海喇儿城虽然也有足够的百姓生活,但始终不如鹤城热闹繁华。

策马经过土路进入军营,孟章便遣散了自己的护卫,前来大帐寻找朱棣。

此时朱棣已经吃了午饭,见到孟章来找自己,便询问道:“城内没有乱兵闹事吧?”

“陛下请放心,禁酒令严格执行,没人敢于犯禁。”孟章作揖回应,同时作揖道:

“臣此次前来,是想询问陛下,渤海兵马何时撤回渤海?”

见孟章询问,朱棣也放下手中奏疏,淡然道:“你选日子吧,大军五日后便南下,你想早走也行。”

“对了!”朱棣似乎想起什么,对孟章询问道:“那渤海之地,还有多少女真人没有招抚?”

“几乎六成以上都招抚了,最多还有十几万在北山生活,但他们被招抚也只是时间问题。”

孟章如此说着,朱棣也心思活跃道:“渤海没有什么敌人和战事,主要就是招抚,留你在这里太屈才了。”

“刚刚南边送来消息,说西宁侯宋晟薨逝,我想了想,你倒是挺适合去西北坐镇的,关键得看看你愿不愿意。”

“臣……”孟章本想立刻答应,但想了想后还是纠结道:

“臣悉听陛下、殿下安排!”

虽然提及了朱棣,但孟章隐晦的还是想表达要听朱高煦的安排,朱棣对此也是见惯不惯。

渤海朱高煦对朱高煦,就好像燕府诸将对自己一样。

不过自己的燕府诸将渐渐老迈病逝,张玉、丘福、孟善这样的老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行,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棣摆手示意孟章退下,孟章也如他所愿的离开。

不过孟章走后不久,他便见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走来。

这次走来的人,是他的十七弟宁王朱权。

三十三岁的朱权虽然每次都参加了北征的战事,但要么就是先锋,要么就是在后勤负责补给。

这次北征,朱权没有跟朱棣去前线,而是在鹤城负责运送物资前往前线的海喇儿城。

朱棣召他前来,主要是询问他一些事情。

“陛下……”

朱权作揖行礼,整个人由于常年生活在大宁而皮肤有些黢黑,好在身体还比较健康。

“《宗规》你看了吧?”

朱棣示意朱权坐下,同时询问他对《宗规》的看法。

朱权倒没有那些哥哥弟弟那么暴虐,因此对于《宗规》,他并不怎么上心,也不觉得苛刻。

“人在军中便有军法约束,在民间便有律法约束,那宗室子弟也自然要有东西约束,臣弟不觉得《宗规》有什么问题。”

朱权毕竟站在朱高煦那边,既然没有侵害自己的利益,那自然要帮朱高煦说好话。

“之前老二说要把你移藩大同,你是怎么想的?”

朱棣询问朱权,朱权闻言也知道朱棣到底在想什么了。

如今瓦剌、鞑靼接二连三的遭受重创,七八年内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另外,由于北京营造完毕,迁都自然势在必行,因此在大宁城就藩的自己,便成为了可以威胁到京城的存在,毕竟洪武、永乐年间并没有大规模修建长城,即便修建,也多是夯土构建,并不牢固。

朱权手中护卫虽然只有五千多人,但这么短的距离,也能做不少事情了。

朱高煦将朱权移藩大同,主要是大同和北京之间有居庸关,即便日后宁藩作乱,也不会威胁到北京。

不过相比较朱高煦,朱棣对藩王的防备要更甚,他担心的不是宁藩威胁到京城,而是担心宁藩带着工匠,给草原带去火器的技术。

因此他的询问,多少带着些目的。

朱权了解后,想了想便开口说道:“臣弟如今而立之年,还能上马征战。”

“若是可以,臣弟想去关中、亦或者陇西之地。”

朱权主动提及西北,但朱棣一听又有些不好意思。

西北确实因为民族成份而容易发生叛乱,但那地方之所以容易发生叛乱,主要还是资源不足导致的。

各民族争夺土地资源闹出矛盾,从而引发叛乱。

虽然经过朱高煦内迁数十万色目、蒙古人进入河南、山西、四川生活,又迁徙十余万汉人前往陇西生活,将延安一带陕北百姓迁入关中,但当地的叛乱规模并没有比以前小。

这样资源不足的地方,自然会十分贫瘠。

把靖难、北征都立下功劳的朱权移藩到西北之地,朱棣确实做不出这种事情。

“这件事情……我还是回南京后再做决定吧,你明日先率王府护卫返回大宁好好休息,多照顾身体,日后我不一定能来北边看你了。”

朱棣交代着朱权,不忘关心起他的身体。

不过相比较他,朱权反倒更关心朱棣的身体,毕竟他们这一代的前几个哥哥都是三四十就薨逝了,五十二岁的朱棣,毫无疑问是二十多个兄弟里最高寿的存在。

“四哥也要多多注意圣体,臣弟告退。”

朱权叫了一声四哥,这让朱棣更不好意思把他移藩到西北了。

摸了摸大胡子,他最终决定把这个锅让给别人背。

“老二,你十七叔这件事,看样子还是得你来办啊……”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炮灰她有盛世美颜[快穿] 爆!80小甜媳一胎五只小老虎 罪臣之女充军后一统天下(基建)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足球]大聪明 尸香美人 今天的镇守府依旧和平 顾总别虐了,苏小姐要去领证了 苏染汐夏凛枭洞房夜给禁欲残王治好隐疾后塌了床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洞房夜给禁欲残王治好隐疾后塌了床苏染汐夏凛枭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