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八十五章 进可攻退可守

第四百八十五章 进可攻退可守(2/2)

目录

众将领看过去,也果然看到石沟城是孤零零立在一处,而周边的堡垒距离都相对较远。

杨一清继续道:「若是大明不出兵与之迎战,其必定会南下往小盐池方向而进,可掠平凉、固原、甚至掠夺关中。这才是他们原先的目的……蔡国公不过是因势利导,给他们创造了个条件,他们便按照设想如此行军……这说明,一切都在蔡国公预料之中。」

先前杨一清还在说,张周不是万能的。

但于此时,他又开始帮张周吹捧起来。

张僩这种人精自然能听出来,现在杨一清要的是军中士气,而如果大明有一个能掐会算的「天师」来指挥这场战事,将士们自然也会军心大震,所以杨一清这是不得不吹张周的能力。

你们这群瓜娃子别担心,一切都在蔡国公的算计之内,要把鞑靼人击败那真是小意思。

张僩道:「现在是要阻截***,不能让其从石沟城南下,可现在保国公于宁夏后卫迁延不进该如何?」

「那就由我们来打。」杨一清握紧拳头拍在地图上,说道,「大明将士的威严,不是靠保国公这种胆小怯懦之将领来延续的,而是靠我边军几代将士所维系。他不进兵,只要我们打出威势,将鞑靼人逼入绝境,那他不打也要打。」

「一万多人马,打***三万多……」

张僩先自我怀疑起来。

杨一清一脸自信笑容道:「先前设伏时,我三军不过万数人马,还不照样将狄夷打到找不到北?我们收割***首级时,数万鞑靼人就在十几里之外,有一路人马敢上前的吗?」

「彼一时此一时……」张僩还是发挥了太监怕死的风格。

他想提醒,当时是把鞑靼

人给打懵逼了,他们才不敢来,现在你再试试。

杨一清笑道:「如今我大明各路人马都在集结,且我们还有火炮、火铳作为利刃,只要我三军主力将士所到之处,他们必定不敢正面迎敌。哪怕只是几百持枪推炮的将士杀过去,他们也要绕道而行。」

「那我们……」张僩看了看周围将士,发现这群人好像无所畏惧一般,一个个红着眼,似乎都被杨一清所振奋,都想着去建功立业。

张僩也为杨一清这种蛊惑人心的手段所折服。

郭鍧再请命道:「请以末将领兵前往。」

「不是你领兵前往,而是我三军一同进发,孤注一掷不留后路,只有在石沟城将鞑靼人击溃,将来其才不敢犯境来战!诸位,大明将士的脸面,还有本官的脸面,可要全仰仗于诸位了。」

「愿追随杨中丞左右!」

京师,乾清宫。

又是一个漫长的夜晚,朱祐樘最近总失眠,然后没事就跑到乾清宫来,把司礼监几人叫过来,本来司礼监还是分批值夜,到最后他们发现皇帝每天晚上都会来,他们也只能选择在白天分批去休息。

然后……

夜里司礼监四人都会值夜。

这对萧敬几人还好说,而李荣这种已经七十多岁年近八十的来说,就有点吃不消了。

不过在这天晚上,一条从西北紧急而来的消息,振奋了整个乾清宫内的君臣几人。

「陛下……捷报啊。」

李荣出去了一会,回来时迈着轻快的步子,奔跑着进入到殿门中来。

朱祐樘听到此消息,一扫之前略显迷糊的神色,差不多是从椅子上原地蹦起来的。

「快……」

朱祐樘嘴上是让萧敬过去扶一下人接一下捷报,但其实一边说自己也一边起来,自己迎得比萧敬还快。

李荣走上前来,连礼数都顾不上,惊喜道:「陛下,花马池捷报!」

「呼!」

朱祐樘听到这里,已经长长舒口气。

李荣道:「是从上听处刚呈递过来的,花马池设伏,斩敌千余人,得首级近九百,鞑靼人果然是从花马池进入关塞,如今保国公已从后路截断其撤退之路,已是关门打狗的姿态。」

「是吗?」

当朱祐樘听说只杀了千余人的时候,心情就有点不太美丽了。

主要是期待的阈值太高,以往只要杀个几十人都算是绝对的大捷了,可现在……要是不杀上个千人,都觉得辜负了秉宽的奇谋了。

萧敬随即接过捷报,给朱祐樘送到眼前,朱祐樘一摆手道:「也不知怎的,最近朕看东西有些模糊,来人,多给掌灯。」

萧敬等人还纳闷。

刚才陛下您看奏疏什么的,也没提出这点,感情刚才看东西都是连猜带蒙,反正不用心,最后都是我们处置是吧?您不是来干活的,是来当监工的,监督我们这群人批阅奏疏啊。

捷报列的很详细。

杨一清在花马池取得胜利之后,急忙上奏请功,也因为其防御力量的不足,加上鞑靼人来势汹汹,最后杨一清按照吩咐往灵州所的方向撤退,这也给鞑靼人继续侵犯大明疆土带来了便利。

等朱祐樘欣然之后,一个很大的问题摆在了明面上。

李荣道:「陛下,明日早朝时,朝野上下必定会提出,遇敌撤兵之事,乃有损于国威,且鞑靼会因此而进犯,遇敌回撤,这可是大忌。若是宁夏地方守军守在宁夏后卫等要隘,过不了几日,保国公的人马就会杀到,到时也不至于会落个局面上的下乘。」

朱祐樘一脸无所谓的姿态道:「宁夏后卫等堡垒要隘都已

经失守了吗?」

「这……倒没有。」李荣道,「只是很被动,留守的将士只能守在关隘堡垒之内,具体这几日鞑靼人是如何进兵和攻掠的,还……未有详细的奏报。只是蔡国公已有预警,鞑靼人或会在不攻打城池的情况下,往石沟城方向而进。」

「这不就结了?集中兵力,跟鞑靼人正面作战,是以后跟鞑靼人交战的难点所在,只有将鞑靼人放进关隘之内,才有机会与之正面作战,才有机会形成合围,不然指望在旷野上,逮住狼群吗?」

朱祐樘似乎对于作战的形势并不太在意,只要能取胜,哪怕局面不太好看也行。

朕要的是平草原,在这种前提之下,损失点关防利益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但李荣要提醒的,是陛下您接受的事情,传统文臣他不接受,他们会认为这是对大明军民利益的侵夺。

朱祐樘问道:「今日上听处谁在值夜?」

李荣道:「是户部侍郎王琼。」

「又是他。」朱祐樘点头道,「从战事起之后,他就一直兢兢业业,每每就算有大事,也能有人行参议之事,在效率和能力上不比那三位阁老差啊。」

李荣几人都在想,上听处的设立,其实就是分担了内阁的差事,这可不就是个内相吗?

而且上听处管的是军政上的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谁掌握了军政大权就等于是掌握了国家的基础,内阁的威势都被比下去了。

「明早,让秉宽也来。」朱祐樘突然笑着说一句。

说话时,心满意足,带着陶醉。

李荣道:「陛下,蔡国公这几日好像是在试验新炮,据说现在炮已经能打出三四里之远了,而且开始批量制造,已经可以用在京师的城防。后面还可以运到西北边镇……」

「不差那一两日,有捷报的时候,秉宽不在,怎好呢?朕想让那些朝臣看看,只要大明有秉宽主持军务之事,哪怕他人在京师之中,也能收获奇效,看谁还敢对朕用秉宽之事说三道四!」

朱祐樘好似还在跟大臣怄气。

也是因为现在朝堂主要去推崇王守仁这些边镇将领,打开一个话题,意思是只有在边镇领兵取得功劳,才是大明的国之柱梁。

间接就在说,那些在京师只知道动嘴的,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胆小鬼。

其实这股议论的风潮,矛头直接对准了张周,可谓是旁敲侧击来打击张周在朝中的威望。

现在皇帝就要对这股不良的风气展开反击。

谁说大明的绝对柱梁要立在边塞?立在京师之中,照样可以把大明朝廷给顶起来。

「王琼也算是辛苦了。」朱祐樘本来已经准备去休息了,顺带是打算找身边的女人分享一下喜悦,却还没想清楚,到底是找皇后还是他的「爱妃」,他道,「朕给他的赏赐有些少了,给送一些东西过去。就把朕平时趁手的玉如意给他吧。」

萧敬笑道:「陛下,这赏赐够丰厚的。」

朱祐樘道:「要不是朕给秉宽赏了好几个玉如意,本来还打算给秉宽的。给多了,就不当稀罕了。」

这下萧敬几人又听明白了。

皇帝这是在收买人心,之前是想多笼络张周,现在连同王琼这些人,皇帝也准备用点「小恩小惠」的手段了。

目录
新书推荐: 诱引 一道鱼羊炙,蔡阑苦寻二十年 白事先生 直播通灵:小祖宗她是三界独宠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网坛之数据天王 萧峥陈虹执掌风云 恶龙,为了赚钱选择文化胜利 放弃白月光,村里的姑凉很迷人 直播社死现场后,我爆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