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风起时空门 >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玉屏记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玉屏记(2/2)

目录

林照夏舒服地喟叹,“再来。”

再来了好几次,赵广渊也半点不嫌烦,极富耐心地任她驱使。

年一过,夫妻俩俱都忙碌了起来。

雪水化冻,皇庄上的冬麦,这一冬过去,是否还活着,今夏能否有收成,赵广渊极为关心,每天都泡在司农司里,皇庄那边也是三天两头地往那边跑。

司农司从司农卿往下,到杂役,人人的心情和越王一样,也是一得空就往皇庄跑。

人人不得闲。

赵广渊少数得闲的时间,也没去旁的地,就窝在府上,不是视查王府的修缮进度,就是陪着爱妻筛选话本子。有时候也会去排练现场,给些意见。

林照夏原本只是想给会仙楼引些客流,才排演节目的。

原本会仙楼一开张,就请了歌舞伎在舞台上弹唱跳舞,可到了后来,演得多了,大家也看腻了,她又请了民间百戏,换了花样上台表演。

请百戏杂耍说书口技等民间艺人,也不过是为了照顾不喜欢看歌舞的其他客人,避免会仙楼食客减少。后来整着整着,就拉了剧团排演起节目来。

也是因为来会仙楼的小孩多,最早是想做一个警示小孩被拐的节目,这才有了“小石头历险记”,没想到竟获得空前成功。

京城各家有小孩的,稍有些银钱的,家里孩子多的,还把他们的剧团请到家里演出,这一天天的,演出就没断过。

林照夏为了保持活力和热度,又排演了富贵人家小姐被骗私奔的故事。

结果这出“私奔记”更得内宅贵女们的喜欢。她这才起兴收话本,结果那话本就收了半个库房。

她光是天天看话本都看不赢。

也不知是不是满京城的贵女都给她写本子了。

这收的话本子多了,林照夏便正儿八经把这件事当成正经生意来做了。

给剧团也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越府戏社”。原本也只是临时拉凑来的班子,现在从班头到各角色演员,到杂役到鼓乐,到妆造,到制景,到道具,等等,都有专人负责了。

男女老少各年龄层的演员都有。而且还不止一套演员班子。

不再像之前一人演多个角色了。

原本赵广渊是心疼林照夏放弃现代的生活和工作留在大齐陪他,好不容易她有了一个喜欢干的事,也就纵着她,只当打发时间,省得她想念现代。

没想二月三月戏社带来的收入不比他在京城铺子的收益低。

现在戏社已经有百多号人了,正经是个大戏班子了。

林照夏又从现代那边购置了很多道具,布景,还有很多乐器,曲子,等等,哪怕有戏班子跟风模仿,也学不来。戏社的节目排得多了,请他们去表演的人越发多了,收入也直线飙升。

“为夫得快些让他们把王府修缮好了,不然你这么多人,都没地方排练了。”

“你说过给我留几处院子的,还说要给我搭戏台。”

这么多人,总得有地方近便住,还得有排练的地方,而且现在的越王府先前是先晋王府,因地方大,园子多,四时景色不同,很多达官显贵还特特借园子去办宴会。

林照夏想着把王府修缮好了,她自己整一个戏园子出来,天天都有固定时间表演的节目也为断,各种剧目都有,来看戏的人收入场费,收茶水费,加上打赏,这钱就不少赚了。

若有人要包场,要借园子,又是一笔收入。

就让外头的人以为她和赵广渊不务正事,沉迷歌舞逸乐无度好了。也方便赵广渊行事。

“放心,为夫答应你的事,何时未办到过。院子给你留好了。戏台也给你搭一个全京城最好的。”

“我夫君最好了,我最喜欢你了!”林照夏踮起脚圈住他的脖子,献上一吻,得赵广渊热切回应。

把一旁正在排练的大伙都看呆了,回过神来羞得无处藏。

王爷王妃感情真好,太让人羡慕了。年青男女对未来的另一半也开始憧憬起来。

白府后宅。

白知柳得知她写的话本子被越王妃采纳,已经定下要排演了,连名字都想好了,叫“玉屏记”,派人来问她的意见。白知柳高兴得差点没跳起来。

“不卖断,就要分成。名字王妃起得好,就叫玉屏记!内容她改得我没有意见,都听越王妃的!”

白知柳激动地话都说不圆乎了。

她才试着写的两本话本,其中一部就要被王妃排演出来了,太让人激动了!

她写的是某家后宅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庶女,在家里过得不如意,被嫡母嫡姐各种打压,最后却以德报怨,把自个亲娘留下的一扇价值连城的双面绣玉屏送给嫡姐当嫁妆,后面又数次救家人于危难,最后感动了嫡姐嫡母,为她找到一门好亲事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林照夏收到不少,而且没什么突出亮点。

无非是一个后宅庶女,想通过扬名,盼着得到家人重视,能得一门好亲事,好高嫁出去。

要说亮点,唯一的亮点就是作者是白家六姑娘,是差点成了越王侧妃的白若兰的庶妹。

都说越王为了补偿展家,举荐了展廷兼任了翰林院掌院学士,那另一位差点成了侧妃的白家,就什么都没捞着?

林照夏揉合数本话本,把同质化的内宅故事揉捏在一个故事里,对白六小姐的话本重新做了改编。主要角色从庶女变成嫡母,以嫡母的视觉来展开故事。

这位嫡母原本对家中的庶子女是报着敌意漠视的态度,可后来一位小庶女不记前嫌把一扇双面绣玉屏给自己亲女做了嫁妆,只为了嫡姐在未来婆婆面前能讨得了好。

这位嫡母重新审视这些庶子女,因才施教,把他们各自都培养成才,还个个都嫁娶如意,这些庶子女最后都成了家族的助力,她家在京城也成了首屈一指的大族。

这样的视角这样的故事才符合贵人们的心意,相信不少贵夫人会乐意把她们戏社的这出“玉屏记”请回家去演出的。

谁不盼着家庭和睦,被外人高看一眼呢。

掌家的夫人最喜欢看这些掩饰太平的戏目。

排演了半个月,这出“玉屏记”果然火遍京城。

目录
新书推荐: 流产夜,陆总在陪前女友住院 重生了谁还当明星 十里芳菲 重生九零,我到达了人生癫疯 华娱2002:开局获得姜闻卡牌 诸天:每一个宇宙都留下了我的传说 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 华娱之我在圈内当大佬 型月,人类爱模拟器 援藏干部: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返回顶部